柳乘荫打开那些与他相关热搜。
热度最高的是关于票房成绩文章。
很多时候,你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,圈外的观众都听不懂,票房成绩终究是最有说服力的指标。
总之,票房是绕不开的。
虽然票房低的电影“可能”并不差,只是因为某些原因,导致受众不大而已,但票房高的电影,却是绝对不会差!
甚至,哪怕是那些票房高,“绝对不会差”的电影,也依旧会遭受各种抨击,更何况柳乘荫也没有拿到压倒性的成绩,如此一来,某些人就跳得更欢快了。
这种情况下,各方牛鬼蛇神瞬间忍不住跳了出来。
他们有的人是因为搏关注,有的则是觉得柳乘荫威胁到了自己,看到柳乘荫露出破绽便抓紧机会落井下石。
无论什么原因,这些人都选择了将柳乘荫的首日票房作为了抨击的重点。
抨击的方式,多种多样。
其中最主流的是“数据流”。
他们通过过去其他电影首日票房和最终成绩的数据,估算《追梦》最终票房。
哦,对了,《追梦》是目前网上对柳乘荫的新电影——《追,梦中的人》的简称。
通过那些发文博主的一番看着十分有理有据的推测,最终,《追梦》的最终票房被预测为三到亿。
按照投资近两亿,六亿票房回本算。
总之,都是血亏。
还有人通过电影本身来抨击。
有文章说:
从《轻狂》到《追梦》,《轻狂》之所以剧情不行,《追梦》之所以不受期待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——柳乘荫他一个连恋爱都没谈过,根本不懂爱情的人非要给自己的电影加入“爱情”元素!
《轻狂》中最无趣的部分就是剧情,而剧情大部分都由男女主角和反派之间的男女之情来推动,导致太多狗血。
好在《轻狂》是一部“双核心”的电影。
《轻狂》除了“爱情”外,还有“音乐”。
在爱情狗血淋漓的情况下,音乐挽救了这部电影。
可现如今......
从《追,梦中的人》这个电影名称,以及电影简介来看,大家都能看出来,这部电影是以“爱情”为核心的!
柳乘荫居然用自己最不懂的“爱情”作为电影核心?!
这样一来,观众能对柳乘荫的新电影有期待就有鬼了!
接着是通过电影的成绩质疑柳乘荫本身的能力。
还有文章这样说:
虽然柳乘荫的上一部电影——《轻狂》获得了很好的成绩。
但《轻狂》这部电影的却有着诸多问题,原本按正常发展,《轻狂》这部电影应该不会有那么好的成绩。
这一点从《轻狂》的问题——“有近一个小时的无聊片段”暴露出来,电影在后续的时间里票房断崖式下跌中可以看出。
这样一步电影之所以能有还这么好的成绩,与其说是靠电影的实力,不如说是靠营销。
《轻狂》是靠着“买25元电影票,送15元的专辑”,以及“特殊的观影技巧”这些炒作般的噱头,这才获得了成功。
一步电影需要炒作、噱头才能卖得好,这说明,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根本不行!
电影不行,就说明柳乘荫根本没有拍出附和市场期待的电影的能力。
如此一来,虽然柳乘荫的第一部电影获得了很好的成绩,但却无法挽救他在观众心中的“能力不行”的印象。
而首日票房看的就是观众对电影的期待、对导演能力的期待。
所以,首映票房,便说明大众对柳乘荫新电影的期待。
而《追梦》的首日成绩不佳,甚至比《轻狂》还要低,居然只有《轻狂》的一半,这点中可以看出来。
接着是电影内容:
网络上,除了那些根本没看过,觉得喷了有热度,为了蹭热度就要硬喷的家伙外。
那些真正打算吃好这碗饭的人,为了写好文章,他们大多会特意去看这部电影。
因为剧透会招来举报,导致“违规”处置。
博主们因为规则,并没有直接说出涉及剧透的信息,只是说出了自己看电影的感受。
因为柳乘荫拍的是喜剧,非常方便杠精们挑刺。
众所周知,喜剧是最容易满足观众优越感的电影。
很多人喜欢按现实的标准从喜剧中挑“漏洞”。
借鉴了一些现实中极少见的例子——没见过,不可能!
用了点夸张手法——逻辑不通,现实如果这样,就会怎样......
人物的性格特点被放大——降智,现实的人根本不会怎么怎么......
看到好笑的地方——低俗,没深度,不高级!
稍微加入深度——煽NM情!我要看的是喜剧!
.......
还有文章说:
柳乘荫先前拍的《轻狂》虽然剧情无聊了点,表达的观点稍微肤浅了带你,但起码“有追求”,现在却“堕落”了,居然这种“没深度”的喜剧了。
看过这些文章后,柳乘荫的哇凉哇凉。
一时间,柳乘荫忍不住再度回忆起当初见到过的那个在雪山下奔跑的画面,同时,忍不住哼起了那首曲子。
在风声中倾诉悲愤。
在大雪结成的世界中发泄愤怒。
在逃避雪崩中抛弃杂念,倾力狂奔......
哼着这首曲子,柳乘荫感觉所有本该让他压抑的苦难事物,都变成了他引燃激情的燃料!
哦,对了。
这几天里,柳乘荫也给这首曲子起好了名字,从此以后,这首曲子就叫做——
《清净狂响曲》!
“清净”和“狂响”这两个词,乍一看,似乎十分矛盾。
又“清净”,又“狂响”,这根本是两个极端。
然而,在柳乘荫的亲身体会看来,通过这首曲子,听曲人的情绪在经过“狂响”引导而得到发泄之后,内心的负面情绪被清空了,自然也就清净。
“动极思静”,大概就是这样吧。
这首曲子虽然是因为柳乘荫的“悲伤”而起,但柳乘荫听过曲子后,却没有进一步增长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,而是最终以“消灭悲伤”为结果而结束。